成语有关醋的成语

有关醋的成语

有关醋的成语共收录27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醋海翻波醋:比喻嫉妒。比喻男女间因爱情而引起的纠葛。
私盐私醋私:秘密。比喻不敢公开见人的事情。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72回:“我在那边睡也非为别的,因越了不过李大姐情,一两夜不在那边歇了,他守灵儿,谁和他有私盐私醋?”
争风吃醋因忌妒而明争暗斗(风:风韵;吃醋:常指在男女关系上产生嫉妒情绪)。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那月香好副嘴脸,年已长成。倘或有意留他,也不见得。那时我争风吃醋便迟了。”
醋坛子装醋的坛子,指在男女关系上嫉妒心很强的人。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三章:“倘她打翻醋坛子,可就要砸锅了。”
熬姜呷醋比喻生活清苦。清 李渔《怜香伴 毡集》:“下官自从选了这个穷教官,坐了这条冷板凳,终日熬姜呷醋,尚不能勾问舍求田,哪里再经得起进口添人。”
添油加醋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,为了夸大,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。屈兴栋《血战剑门关》:“我们这些当通信兵的,常在首长身边转,把听来的一些话,添油加醋相互传说着。”
拈酸泼醋同“拈酸吃醋”。清·嬴宗季女《六月霜·蓉谪》:“则见那,娇惰的熏香闲坐,悍妒的拈酸泼醋。”
酸文假醋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9回:“这有什么?大凡一个人,总别酸文假醋的才好。”
拿糖作醋摆架子,装腔作势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1回:“这会子替奶奶办了一点子事,况且关会着好几层儿呢,就这么拿糖作醋的起来,也不怕人家寒心?”
呷醋节帅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,一日军宴,军吏误以醋酌迪简,以军使李景略严暴,恐罪及军吏,乃强饮之,吐血而归。军中闻者皆为感泣。及景略卒,军中请以为主,官至易定节度使,时人呼为呷醋节归。见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中。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,一日军宴,军吏误以醋酌迪简,以军使李景略严暴,恐罪及军吏,乃强饮之,吐血而归。军中闻者皆为感泣。及景略卒,军中请以为主,官至易定节度使,时人呼为呷醋节归。见唐·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中。
争锋吃醋见“争风吃醋”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九回:“凤丫头倒好意待他,他倒这样争锋吃醋,可知是个贱骨头。”
穷酸饿醋寒酸迂腐的书生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与了一个富家,也不枉了;却与了这个穷酸饿醋。”
加油加醋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,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。赵树理《<三里湾>写作前后》:“有创作才能的人,也把现实中的特殊人物、特殊事件加以表扬或抨击,加油加醋说给人听。”
风言醋语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。汉·焦赣《易林》:“华言风语,乱相诳误。”
加油添醋同“加油加醋”。克非《春潮急》二六:“有种人并不怀着什么恶意,却专喜欢探究人家的隐秘,然后再加油添醋,偷偷地、热衷地广播出去。”
吃醋拈酸拈:用指取物。比喻因嫉妒而产生不快情绪。指爱嫉妒别人。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2卷:“只怕你吃醋拈酸。”
酸眉醋眼指人用妒忌的眼光看待。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九章:“公众场合不能酸眉醋眼,张东望西。”
拈酸吃醋产生嫉妒情绪。多指在男女关系上。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5卷:“怎奈静真情性利害,比空照大不相同,极要拈酸吃醋。”
添醋加油见“添油加醋”。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卷:“她是担心符癞子首先把事情吵开,又添醋加油,把真象歪曲,引起他所看中的人的难以解释的误会。”
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,令人痛恨。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6回:“家人、婆娘,两天要打八顿。这些人都恨如头醋。”
半瓶子醋比喻稍有一点知识而知识并不丰富,略有一点本领而本领并不高强的人。杨朔《我的改造》:“可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我,这些年转弯抹角的,直到现在还是个半瓶子醋。”
添盐着醋见“添油加醋”。沈从文《王谢子弟》:“律师添盐着醋把一些大人物的话转来转去说给七爷听。”
强文浉醋同“强文假醋”。
油盐酱醋①泛指烹调佐料。比喻另外添加的原来没有的内容。②指琐碎庸俗。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二回:“景翼便把阿良那节事写信给鸿甫,信里面总是加了些油盐酱醋。”
强文假醋谓假斯文。元·刘君锡《来生债》第二折:“有一等寒俭的泛泛之徒,他出来的不诚心,无实行,一个个强文假醋。”
乔文假醋假斯文;假道学。元·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一折:“兄弟,我见这会稽城市中的人,有穿着那宽衫大袖的乔文假醋,诗云子曰,可不知他读书也不曾。”
咬姜呷醋形容生活清苦。又言咬文嚼字。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六:“礼祠主膳,淡吃齑面;兵职驾库,咬姜呷醋。”